分類:西南地區
(一)全力以赴穩增長、提質量,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。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1.26億元,增長4.8%。一產增加值完成34.08億元,增長3.4%;二產增加值完成23.84億元,增長3%;三產增加值完成63.34億元,增長6.3%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8.1%:19.7%:52.2%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3.5%;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%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.4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.9%;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%、8.2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.98億元。全縣產業投資占比50.5...
我們聚焦“調結構、擴規模、增效益”,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。著力優化產業結構,新舊動能接續轉換。聚力“品位、品質、品牌”賦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,緊盯永久基本農田、占補平衡、進出平衡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,建成高標準農田2.4萬畝,實施土地綜合整治項目5800畝。示范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1萬畝,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50%;建成油菜制種基地1個,糧食種植45.47萬畝、產量13.6萬噸。建成食用菌冷鏈物流項目(一期)。新增10頭以上適度規模家庭牧場425家;貴州黃牛集團灑雨基地引...
統籌兼顧、一體推進,“四化”建設協同發展。工業發展穩中有進。加快龍溪先導區開放平臺建設,穩步推進馬吃水、楊梅樹片區地塊開發。建成X992高新區延伸段、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等基礎設施項目9個。開工建設永吉智能化包裝產業園、桔瑞森等產業項目28個,并建成投產紫光計算機、生物質燃料等項目23個。雪花啤酒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。啟動實施“千企改造”項目14個,新增省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1戶、省級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0戶、創新型中小企業17戶、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示范項目14個。培育入規工業企業8戶,全縣規模工業企業達1...
全力以赴推動工業發展,現代化工體系雛形初顯。圍繞“項目建設攻堅年”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突破年”“產業大招商 提升年”三個行動,全力推動工業大突破。產業聚集效應增強。 新增雅友、眾泰工貿等規模工業企業 11 戶、認定專精特新企業 5 家。建成貴州芭田高純磷酸鹽、川磷五氧化二磷車間等項目 5 個。開工建設天美鋰能高純鋰電、安柯磷酸鐵等項目 12 個,在庫工業 投資項目累計達到 28 個,其中 5000 萬元以上投資項目 19 個。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。建成基礎循環園區取水泵站、智慧園區平臺 等項目 9 個。啟動建...
(一)迎難而上抓經濟,發展態勢更加穩健。把穩經濟作為重大政治任務,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項目投資支撐有力。堅持“項目為王”,共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、專項債、第一批萬億國債項目641個、資金19.7億元。新招引項目18個,新增產業到位資金10.6億元。長溪水庫、易搬后扶產業園等30個重點億元項目有序推進。全年新增項目入庫28個,總投資18億元。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.2億元,同比增長6%,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州前列?!皹蝾^堡”建設成勢見效。搶抓國發〔2022〕2號、黔府發〔2022〕7號文件政...
(一)全力以赴強產業,發展動能不斷增強。大力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,壯大實體經濟,匯聚發展動能。工業實現新突破。白酒產業逆勢增長,再生鋰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取得新突破,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效應凸顯,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.3億元、增長12.7%。黔東電廠完成發電46.7億度,產值創歷史新高,“一廠兩網”轉供貴州取得實質性進展。新增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。黔東經濟開發區納入全省“一核兩區”規劃布局培育。旅游業實現新提質。成功舉辦2023年民體杯全國龍舟和獨竹漂比賽,鎮遠賽龍舟文化節連續3年入選“中國體育旅游精...
主動作為,砥礪前行,縣域經濟穩中有進。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,加快擺脫新冠疫情影響并實現經濟復蘇。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3.98億元,增長2.2%,一、二、三產分別擬增長4.3%、0.5%和3.5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.47億元,同比增長18.9%。積極“向上爭”,爭資爭項取得新成效。大力實施爭資爭項攻堅行動,共爭取各類上級建設資金項目41個,獲批資金6.19億元,同比增長7.1%;國債項目13個,獲批資金2.67億元;橋頭堡基金項目3個,獲批資金0.45億元。爭取中國貿促會、佛山市南海區、...
2023年,我們真抓實干帶來了一串串增長快速、勢頭強勁的可喜數據。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5.87億元,同比增長4.8%,排全州第5位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.05億元,同比增長6.3%。全縣累計接待游客765.85萬人次,同比增長52.2%;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3.98億元,同比增長73.94%;過夜游客316.11萬人次,帶動夜間消費收入5.86億元,同比增長253.2%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.92億元,同比增長5.7%,批發業、零售業、住宿業、餐飲業分別完成銷售額11.1億元、38.4億元、1....
著力夯實發展基礎,高質量發展的后勁動能愈發強勁。一是項目帶動持續發力。圍繞產業發展、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做實項目謀劃,“531”項目庫儲備項目1010個,總投資2598億元。搶抓中央增發1萬億國債機遇,申報項目初審獲批20個。爭取上級預算轉移支付資金37.74億元,獲批省新型工業化發展基金2億元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金2億元、州“橋頭堡”壹號基金1億元。建成城北客運站、垃圾焚燒發電二期、眾鑫達智能化再生塑料綜合利用、恒成高級中學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,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6.38億元,增長6.3%...
全力興產業、強支撐,經濟基礎更加牢固。新型工業回升向好。以碧江高新區申創國家高新區為引領,圍繞工業發展“5111”目標,聚焦新型功能材料和生態食品及健康醫藥兩大主導產業,編制“一圖三清單”,出臺推動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十六條措施。武陵冶化年處理5萬噸電解錳渣廢水建設項目進入試生產,中水榮澤年產2萬噸硅泥提純高純硅、海螺年產60萬方商砼、裕錦牧業年產100萬噸飼料、華宴熟食品加工等項目順利推進。成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銅仁成果轉移轉化中心,一鳴科技等11家獲評省級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,優品睡眠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企...
一是產業轉型發展步履堅實。堅定不移主攻工業,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.08億元。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1.78%、同比上升12.58個百分點,產業發展“主陣地”作用更加凸顯。全國含汞危險廢物區域處置中心項目已推送至國家部委審核。其他產業協同并進,大數據企業達76家,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39.8%,培育萬順、彩豐物流等億級平臺經濟企業;新建香柚基地1萬畝,蔬菜種植面積17.77萬畝,出欄生豬22.5萬頭,完成油茶新(改)造2.2萬畝,發展山桐子產業示范基地500畝,林...
這一年,是德江經濟加快恢復的一年。我們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,以“大抓項目、大抓招商”為工作主線,團結奮斗、攻堅克難,銅仁德江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,鞋業、新型建材業等領域一批優強企業加快發展。一季度全縣GDP以1.5%的增速開局,二季度上拉至4.9%,三季度提高到5.3%,全年增長5.4%,高于全國0.2個百分點、全省0.5個百分點、全市1.8個百分點,較2022年提升5.2個百分點。經濟發展穩中有進、逐季向好、恢復加快。
這一年,是德江形象集中展示的一年。我們秉持簡約、安全、精彩的理念...
——經濟持續回升向好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1.79億元,同比增長1.8%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.5%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.8%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.8%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2.6%。城鎮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9308元、13719元,分別增長3.7%、8.5%。
——財政狀況運行良好。在財政收支面臨極大壓力的情況下,始終把基層“三?!弊鳛樨斦U系闹刂兄?,全面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、基金收入、隱性債務化解等目標任務;通過預算安排、“砸鍋賣鐵”等方式,有序推進債...
(一)經濟恢復提速提質。堅持項目為王抓投資。深入開展“項目建設年”活動,全面落實項目建設“四項機制”,爭取各類項目資金16.9億元,新開工重大項目20個,5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用,72個省市縣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9.96億元,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。千方百計促消費。舉辦“金秋歡樂購”“年貨節”等特色消費活動8場,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7家,打造國際名豪夜市街、古泉文旅街消費集聚區,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。加強東西部消費協作,銷售農產品3.28億元。超常發力強外貿。新增外貿企業2家,出口總額6458萬元,較...
——我們堅持固本強基,脫貧成果有效鞏固。各級干部夙夜在公、辛勤付出,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有效銜接鄉村振興。識別并納入監測對象1132戶5389人,精準施策動態消除返貧致貧風險。持續鞏固“3+1”保障成果,發放教育資助1.02億元,惠及困難家庭學生17.71萬人次;“三重”醫療保障脫貧群眾全覆蓋,家庭醫生簽約服務20.13萬人;改造農村危房402戶;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3處。累計認定就業幫扶車間29家,帶動就業1235人,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達77%,脫貧勞動力就業率達95.79%,搬遷群眾有勞動力...
(一)鄉村振興持續推進。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,新增識別納入三類監測對象共590戶2464人,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。爭取財政銜接資金1.8億元,實施項目619個;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4047.34萬元,實施項目39個。持續鞏固拓展“3+1”保障,發放(減免)各類學生資助10.61萬人次6696.54萬元,報銷特殊人員“三重醫?!?.75億元,發放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6442.99萬元,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預計達1.5萬元。盤活農村閑置低效項目資產16個。實施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項目69個,超額完成農村戶...
全力抓四化強支撐,發展步伐更加堅實。堅定不移圍繞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推動高質量發展。工業發展動能更足。新增招商引資產業到位資金23.05億元,引進優強企業12家。馬鬃嶺風電場、德聯紡織園、廣通農業有機肥、圓嘉農業果汁加工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??偼顿Y9.12億元的中核紫云儲能電站建成并網,成為全省首個集中式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,儲能規模400兆瓦時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.02億元,完成工業投資16.12億元,同比增長52.8%;在庫工業投資項目11個,總投資33.18億元。工業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進...
一年來,我們集中力量大抓產業,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成效。新型工業化發展動力十足??h委、縣政府組織召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,錨定“工業雙百”目標,充分挖掘比較優勢,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國家戰略。全力加快“千萬千瓦級”綜合能源基地建設,全年新開工新能源項目19個,全省首個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-盤江光伏項目實現并網發電,3個月建成省級示范項目貴州金元共享儲能項目并投入運營,全縣水風光儲能總裝機規模達到536萬千瓦。光馬抽水蓄能開始可研編制,下壩抽水蓄能完成預可研評審,項目開工前期手續取得實質性進展。大力實施煤礦產業結...
一年來,我們始終圍繞重大產業發展戰略,全力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,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。工業發展后勁增強。原煤產量86.1萬噸、供應電煤33.8萬噸,分別是2022年的3倍和2倍。遠景二期、安順電廠內部供熱改造、雞場坡光伏、西秀制藥擴能技改等項目建成投產,盤江普定電廠、來腰鼓風電場、安順電廠長輸蒸汽管線等項目快速推進。以現代能源、先進制造、資源循環綜合利用3個主導產業為重點的現代化工業產業體系取得新突破,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.3%、增加值增長37.6%、工業投資增長408.9%,均排全市第1位。...
促集群、延鏈條,產業支撐更加有力。堅持把產業發展擺在首位,一產抓質效、二產抓增量、三產抓提速,以產業之進助推高質量發展之穩。工業經濟穩中有進?!叭蟆惫I重點產業穩步推進,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戶。樂平通用機場項目成功納入省級重大項目建設“盤子”,黎盛精密、安寅機械、安騰制造等7家航空裝備制造企業落戶發展,協力啟航、通順礦山、德仕昌等項目建成投產,以黎陽國際為核心的航空裝備制造產業鏈正在形成,“121”航空產業布局加快構建,在貴州航空產業城建設中展現了平壩擔當??得炊?、隆相高分子新型材料等項目扎實推進,...
一年來,我們堅持大抓工業,實體經濟根基不斷夯實。煤電發展協同推進。深入實施“六個一批”分類處置。完成神仙坡煤礦井下隱患整改,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;宏發煤礦涉法涉訴問題基本解決,完成“兩個設計”、節能評估等工作;大灣煤礦盛榮井區、大灣煤礦露天開采項目有序推進。大河邊煤礦90萬噸/年洗煤廠建成投產。塢鉛、田壩煤炭普查獲批省級地勘基金1810萬元。全年完成原煤產量811.86萬噸、增長5.5%。統籌推進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。野馬寨電廠熱電聯產2#機組并網發電、1#機組實現點火;大灣電廠27項前期手續全部獲...
——經濟運行穩中向好。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56.45億元,同比增長2%;一、二、三產增加值分別完成44.75億元、196.51億元、115.19億元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.6:55.1:32.3;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.6%;城鎮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.3%、7.8%;產業投資、工業投資、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51.8%、49.1%、53.4%,分別提高4.5、18.4、18.2個百分點;有力穩住了經濟基本盤,收入質量不斷提高,產業結構持續優化!
——發展后勁更加堅實。立足建設新型綜合能...
“四化”建設邁出堅實步伐。一年來,我們緊盯“四化”建設,著力在夯基礎、補短板、提質效上添新績。工業經濟蒸蒸日上。經開區“一區三園”規劃調整獲省政府批復,面積達5.33平方公里;橫琴·正安國際吉他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共建項目有序推進,工業主陣地不斷夯實。吉他首位產業取得突破,新增吉他及其配套企業8家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1家、吉他自主品牌17個、專利6項,正安吉他文化產業園入選全國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。頁巖氣產業穩步增效,新增鉆井10口、投產18口,累計投產54口,日均穩定產氣65萬方,全年累計產氣2億方,...
一、統籌兼顧穩增長,經濟大盤穩中有進。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超預期的因素影響,我們迎難而上、知難而進,保持戰略定力,錨定目標發力,盡銳出戰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,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、步伐加快、質效提升。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1.22億元,增長5.8%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.74億元,增長15.4%;規模工業增加值下降32.3%;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下降0.7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.84億元,增長9%;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7元、17662元,分別增長4.3%、8.3%。
二、提...
一年來,我們穩增長、優結構,產業基礎不斷夯實。工業經濟穩中向好。圍繞打造“世界優質醬香白酒核心產區”目標,堅定白酒產業“規?;?、產業化、品質化、品牌化”發展思路,持續壯大“2+3+N”(1)白酒產業梯次發展格局,全縣白酒產能達到18.6萬千升,產量完成16.2萬千升,實現銷售收入346.8億元,習水躋身全國白酒七大主產區,成為中國醬酒核心產區第二極。習酒入選“中華老字號”,品牌價值達2220億元。茅臺和義興公司完成基酒產值57.35億元,貴州安酒、小糊涂仙等酒企銷售過億元。舉辦習水酒業高質量發展論壇,承辦...